开始: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然后传播到采矿、冶铁、交通运输等行业和欧洲其他国家.英国棉纺织业的革新从1733年机械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时就开始了,这是飞梭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的说法,但比较狭隘,也仅限于轻工业. 但能称得上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的却只能是1765年织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因为首先“珍妮机”是机器,最先完成从工具到机器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珍妮机”的出现,它推动与此相关的织布、动力、运输等一系列行业发明和使用机器,从而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就是我们历史书上认同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完成: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开始: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然后传播到采矿、冶铁、交通运输等行业和欧洲其他国家.英国棉纺织业的革新从1733年机械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时就开始了,这是飞梭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的说法,但比较狭隘,也仅限于轻工业. 但能称得上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的却只能是1765年织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因为首先“珍妮机”是机器,最先完成从工具到机器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珍妮机”的出现,它推动与此相关的织布、动力、运输等一系列行业发明和使用机器,从而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就是我们历史书上认同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完成: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之所以将美西战争作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原因就在于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人对美国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在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使得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理念开始逐渐由孤立主义向着扩张主义或者世界主义转变。除此之外,美西战争也标志着美国正式作为一个强国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从美西战争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逐渐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头号强国。正是因此,我们才会说美西战争是美国现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是美国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这里要注意的是美国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而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美国现代史的开端。
1776年发表的美国《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近代史的开端(来源:Wikipedia,下同)
美国独立以后,尤其是美国建立以后,美国自总统开始,总体来说,一直奉行着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所谓孤立主义是美国针对欧洲采取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主要目的是避开欧洲的纷争,不受欧洲国家的控制。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正式提出是在1796年7月总统在第二届任期即将届满时所发表的《告别演说》中。认为
欧洲的一系列与我们无关或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欧洲必然经常陷入纷争,而这些纷争在实质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主张
在发展我们的商业关系时,尽可能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联系。总统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正式提出了孤立主义原则当然,孤立主义不等于闭关锁国,与外界隔绝,而是不受欧洲的控制与影响,在与欧洲列强的争夺和竞争中保持行动自由。美国事实上在强调对欧洲孤立的同时对美洲和海外进行了积极的干涉与扩张。事实上,孤立主义是美国在国力较弱的时候,防止欧洲对美国及美洲的干涉而形成的一种外交政策传统。
老洛奇(Henry Cabot Lodge):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海权论和对外扩张的重要鼓吹者而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美国实力迅速增强,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垄断资本已经在美国建立了主导地位。经济的需求使得美国中出现了对外扩张的主张,而这种主张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劲。这种扩张主义的代表思想包括海权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思想等。这为美国对外扩张提供了思想依据。美西战争爆发前担任美国海军部次长,后来担任了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就是这种思想的鼓吹者。鼓吹美国对外扩张的还有当时具有非常重要影响力的老洛奇(Henry Cabot Lodge)参议员。
(从上到下)1897年美国出版的一幅漫画,其中代表美国的哥伦比亚向古巴伸出援手,而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则坐在那儿被蒙住眼睛;西班牙的一幅讽刺漫画,批评美国对古巴的行为,文字意思为“山姆大叔的渴望”和“确保岛屿不会迷路”;美舰缅因号沉没在古巴哈瓦那港口,成了美国对西班牙宣战的理由;美西战争期间西奥多·罗斯福(中立者)在古巴;法国驻美大使代表西班牙签署了美国与西班牙的和平议定书;漫画中山姆大叔坐在餐厅,看着包含“古巴牛排”、“波多黎各猪”、“菲律宾群岛”和“三明治群岛(夏威夷)”的菜单标志着美国步入帝国主义以作为世界强国登上国际舞台的美西战争,就是西奥多·罗斯福一手挑起的。美西战争正式确立了美国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并且使得美国获得古巴、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等地。而比获得这些殖民地和领地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主导思想已经开始逐渐由孤立主义向着扩张主义和世界主义转变。
反映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漫画在美西战争后,美国对美洲以外的事务干涉也越来越多。最典型的就是针对东亚大陆的门户开放政策。如果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考察,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美洲以外第一次系统的提出的地区性秩序主张。这一政策,从美国自身的角度来说为美国资本在东亚大陆的扩张扫清了障碍,而从东亚国际格局角度来说,则确立了列强共同主宰东亚的局面。而门户开发政策,怎么也不能说是孤立主义政策,而是一种扩张主义或者世界主义的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以后,美国在东亚的卷入越来越深。某种意义上,美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同时,日本也崛起为东亚-太平洋强国,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因此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兵戎相见的太平洋战争。
阿尔及西拉斯会议签署最终议定书(1906.4.7)另外,美国对欧洲的政策也由孤立开始转为干涉。190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在阿尔及西拉斯(Algeciras)会议上成功的调解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机,这标志着美国作为美洲国家,开始干预欧洲国际政治,并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开始。而这与所确立的对欧洲孤立原则,已经完全不同的。在此以后,美国对欧洲的干预越来越多,越来越经常: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放弃孤立主义,而且提出了“十四点”计划,提出了自己的世界秩序主张。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暂时回归孤立主义,但很快就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张主义、世界主义政策主张彻底压倒孤立主义,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对外政策的主导思想。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个人一直认为对于美国来说西奥多·罗斯福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更重要,西奥多·罗斯福开始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走上了扩张主义、世界主义政策的道路(在内政上,进步运动、反垄断都与西奥多·罗斯福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此,美西战争是美国国内垄断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鼓噪在海外获取利益的结果,也是扩张主义、世界主义对外政策主张开始逐渐取代孤立主义成为美国对外政策背后的主导思想的产物。虽然有所反复,但是美西战争所标志的美国扩张主义、世界主义外交政策理念的抬头并逐渐成为美国对外政策背后的主导思想,已经开始并不可逆转了。这既是美国国内垄断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美国国内中扩张主义、世界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国实力增长带来必然结果。正是因为美西战争作为一个标志件,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理念及对外政策的转变,也标志着美国资本对外输出的正式开始,当然更是标志着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崛起的开始,所以才会把美西战争作为美国现代史的开端,以及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
自从1949年新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对我国进行全面的封锁遏制,直到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之旅才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外交坚冰。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生效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外交关系的正常化为两国展开全面交流奠定了基础。从此以后产品开始进入美国市场,而美国产品也同样开始进入市场。
在两国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美国的军工企业也开始向推销武器。当时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北方大国在边境上陈兵百万,与此同时南部边境也不太平。就在中美建交这年在南方打了一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后又经历了长达10年的两山轮战。当时的现代化建设在经历多年的政治运动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自卫反击战后开始下决心展开国防现代化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也确实需要引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这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手里并不富裕。经费的匮乏制约了的更新换代。因此当时只在关键节点选择西方武器:水中兵器/探测系统、火炮雷达/预警机雷达、战斗/攻击机、火炮、坦克、装甲车、直升机、运输机、舰载干扰火箭系统、自动步枪枪族、反坦克导弹、中程防空导弹、军民两用导航系统、舰载动力系统、机载雷达/航电......
法国的直升机、英国的雷达电子设备、意大利的对空导弹都在这种背景下被引入。同样对中售市场期望很大的美国也在这时向推出F-16、C-130、CH-47等先进战机,但当时资金有限的只能选择与美国合作改装歼-8战机。在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提到的鹰酱帮兔子改飞机一事反映的就是这段历史。在中美正式建交前的1978年1月美国防部长布朗访问北京时就曾被总统卡特告知:可以向出售非致命性军事装备。
1980年3月美国将对的出口级别上升为“友好的非盟国”。1980年9月美国防部副部长率领军事代表团访华时宣布向出售先进雷达、运输直升机、电子侦察装置以及带有先进军事软件的计算机。1981年6月美国决定取消对出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限制。1983年美国又将对华武器出口级别上调至与北约盟国一致。1984年6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访美期间两国签订了军事技术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获得了陶式反坦克导弹、霍克防空导弹样弹以及穿甲弹、高爆火药等的生产技术。当时英、法、意等北约国家都致力于打开中售市场。美国与自己的北约盟友在争夺市场这块儿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当时美国各大军火公司纷纷派遣高层决策人员赶赴北京。美火企业为占领市场不仅拿出自己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与中方交流,而且还希望与建立完备的中美合资军工体系。
在1984年的合同中解放军陆军航空兵以600万美元的单价采购了24架黑鹰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的黑鹰直升机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这种特别适合在高原地区使用的直升机是陆航进藏运输的主力机型。这种直升机具有结构简捷、易于维修、安全可靠等突出特点。据称黑鹰直升机保持着从13米高空坠落而机内成员不受伤的纪录。
在海军装备方面美国向出售了4台当时最为先进的LM2500舰用燃气轮机。该型燃气轮机由于性能优秀一直为世界各国海军争相采购:到20世纪末有近30个国家的海军共350多艘各类舰艇装备了870多台舰用LM2500。美国的伯克级驱逐舰、韩国的世宗大王级宙斯盾舰以及日本的金刚级和爱宕级宙斯盾舰都是用的LM2500燃气轮机。采购LM2500燃气轮机将其用于052型驱逐舰上。
1987年美国还同意向出售4部价值6200万美元的AN—TPQ/37反炮兵雷达以及无线电等支援系统。TPQ/37雷达可以在炮战时快速测量对方的火炮阵地。这种雷达发现距离远、定位精确度高:它对敌方火炮发现距离30公里、火箭炮发现距离50公里。发射后十几秒即可得到炮位信息且圆心误差仅为35米。这种雷达在高温、高湿、大风环境下均可以正常工作,而且已知的任何干扰手段基本上都对其无效。
由此可见在80年代确实从美国引进过不少先进武器,但比起引进武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完善了自己的军工体系。自从新成立以来在国防建设上就始终秉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大原则。的两弹一星就是在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封锁的同时苏联又撤走专家这种情况下自己搞出来的。引进别国的武器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学习别国先进的军工体系才能解决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是苏联教会了我们工业化、美国教会了我们标准化。20世纪80年代在与美国关于军事方面的交流合作中最大的收获不是引进了哪些武器,而是解决了军工产业体系的标准化问题。如果我们只是单纯从美国引进武器,那么我们永远无法摆脱对美制武器的依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变化的:80年代的美国出于与苏联冷战争霸的原因需要拉拢,可中美关系能始终维持80年代那样的状态吗?
90年代苏东剧变后中美关系很快就开始出现波折。1993年美国无中生有地指控“银河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导致“银河号”在达曼港接受检查。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悍然轰炸了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特朗普任内又对发动了贸易战。爆发后美国又各种造谣抹黑甩锅给。美国还试图联合自己的盟友在政治上、经济上全方位孤立围堵。
如果我们当初选择完全依赖美国武器,那么中美关系只要一出现波折势必让我们受制于人。所幸80年代的在进口美国武器的同时并没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我们在引进美国先进武器的基础上很快就把武器背后的技术体系摸懂摸透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依靠GPS制导的导弹和战机在10天内就把上百万大军直接打回老巢。这样的现实使远在万里之外的意识到了拥有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何其重要。
在战争状态下如果你安装着人家的GPS,那么人家把卫星一关就会让你的导弹因为失去目标而在天上乱飞,但人家却依然可以精准打击你。199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北斗1号系统工程。2000年北斗一号首星发射成功。2020年6月23日北斗导航卫星组网中最后一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已全面部署成功。航天人用他们的集体智慧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才终于使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由此可见即使是在80年代向美国进口武器时也不是一味只会买买买。从未放弃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特定时期我们有可能会引进别国一些相对先进的武器,但我们始终致力于研究掌握全球最先进的军工技术体系。如果我们当初仅仅满足于单纯从美国进口武器,那么今天的恐怕就会像印度、沙特那样。印度、沙特满世界淘换了一大堆先进武器,但却始终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军工体系。
事实上人家真正最核心的先进技术是买不来的。当初美国向出售TPQ/37雷达时就留了一手:取消了雷达的多目标侦察能力。2006年美国向印度出售TPQ/37雷达时同样对性能进行了弱化。好在当年在引进雷达后就开始对其背后的技术进行研究。引进美国的雷达是为了积累经验,但说到底发展雷达技术最终还是立足于靠自己。当印度开始装备这种雷达时领先一代的反炮兵雷达早已普遍列装。
每个企业的经营范围都有一定的边界,按照产业链的顺序全做完,一直做到消费品,是我们计划经济年代流行的做法,当然在欧美一些传统企业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比如我就听说过福特汽车要养牛,目的是做汽车的真皮座椅。
但这种模式越来越显得落后了,特别是现代分工越来越细以后,真要“全产业链”做完,很多企业那是一定会被弄得崩溃的。
ASML造了光刻机就想做芯片,做了芯片又想做芯片的下游手机或电脑。而仅有光刻机也做不了芯片,还得自己生产硅片,那化工也得上齐,还有蚀刻机这些也要上,EDA软件也自己来开发。这一番折腾下来,规模和员工数是以前的数十倍,而能不能每样都做好,或者说比现在那些行业的龙头做得更好?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连现在的汽车行业,一般都是主要部件自己生产,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其他均向外采购,而好多车企(比如宝马)连变速箱都是外购。原因其实就是外购成本更低,或者质量更好,有些质量可能不见得更好,但通过对配套厂的辅导也能达到可靠的标准。
宝马就采购采埃孚的变速箱电子行业更是高度分工的,一台电脑或者手机,上面的配件可能直接或间接来自成百上千的厂家分散在全球各地生产,没有谁傻到都要自己生产来解决的。
另外,莫名其妙地去抢夺客户的市场,是会招来大仇恨的,甚至严重影响自身的经营。微软当年推出Surface电脑系列,就被宏碁给公开指责了好久,强如微软这样的巨头也都忍了。好在Windows暂时无法替代,不然电脑厂家们联合起来,微软可就要吃大亏了。但是微软注意到了这种批评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后续经营中有意把自己产品的性价比弄低一些,避免与客户(特别是主流电脑厂家走量的中低端产品)正面竞争,甚至还关停了部分自营的商店。
当然现在华为又出手机又开发手机操作系统也是这样的,当年的诺基亚和三星也都是这样,自己搞手机操作系统(诺基亚是收购的塞班),其他厂家就很不放心,你一旦在手机产品上竞争不利,肯定就会动歪心思,给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穿小鞋。于是都没人理会他们,他们的独角戏就玩不久。
别看微软和英特尔等几乎是垄断了市场,其实市场上还是有其他解决方案的,他们也是要主动维护后端客户的利益,让合作关系维持着,有钱大家分工一起赚。
所以ASML也一样,光刻机自己厉害,那就造光刻,别去抢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的芯片代工的生意了,弄不好这三家不支持你,跟尼康等去玩了,要知道尼康可是曾经的光刻机老大,本来就有基础,大家共同来努力开发,搞出来类似的高端光刻机产品,ASML自己就得玩完。
对于加工链很长的这些行业,供应商和客户数量并不多,甚至只有一两个,一般要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不是轻易拆台。一般要有机会才能介入这些行业,比如台积电经营不善要破产了,或者三星要砍掉芯片代工业务,这时ASML才有机会考虑收购过来自己生产,这样的阻力就会小很多,行业中的上下游客户也愿意接受这种扩张行为。
当年微软甩卖NOKIA手机的时候,就传出华为想收购的消息,但后来华为发声,想自力更生,其实这并不见得就有多明智。如果接过诺基亚的业务来做,虽然有整合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但市场阻力(特别是海外市场的阻力)会小很多。很多人瞧不起的联想公司就是这样做的,收购IBM的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业务、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等等,于是原有品牌的传统渠道和市场自动转移给联想,遇到的阻力就很小。
ASML的光刻机生产,需要来自全球各行业顶尖企业提供最好的配件和技术支持,离开这些支持,他自己也为力。光刻机本来就是全球大分工的产物,如果他逆着分工合作的潮流搞大而全的模式,万一哪家配件厂也想这样搞,那就麻烦了,结果可能就是大家都搞不出来,高端光刻机成为文物了。
这就是一个手机陶瓷的全产业链图,就有这么复杂与其说ASML高端光刻机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不如说是全球组织的偶然产物,能组织起那么多顶尖企业来协作,本来就是奇迹。
所以有些人认为我们什么都要国产替代,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有些小众的配件,拿给全球最专业的协作企业攻关几年就解决了,成本也较低;拿给某一国的企业来解决,就要长很多倍的时间,因为连美国也不是任何行业都最领先的。而这些配件用量少,产值不大,数倍或者数十倍于产值的研发成本,谁来承担呢?不能全靠补贴吧,如果补贴总额都超过购买的成本,真的就值得吗?
很多朋友认为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搞,成本高是值得的。暂且这样认为吧,但在自己搞这段时间,有先发优势的国际巨头们也不会停着就等你发展,他们用正常生意中赚的利润来良性循环地投入继续研发,当国产厂家不惜血本地追上时,人家又前进了,而追赶者的巨额研发投入就收不回来,产业仍然处于落后中。
所以说总体上还是要尊重现有的分工体系和经济秩序,不要轻易就全面开花地挑起商战,特别是挤压客户的生存空间,那样虽然省了些成本,但真还会麻烦不断。
PAUL&Shark。PAUL&SHARK是诞生于1975年的品牌,以鲜明的鲨鱼标识其服饰,体现了自由、休闲和优雅的风格。PAUL&SHARK产品完全由意大利制造,优异的品质及创新的设计使PAUL&SHARK成为世界著名的休闲服饰品牌。
意大利休闲品牌Paul & Shark以其鲜明的鲨鱼标识,自由、休闲和优雅的风格享誉国际时装界,并成为喜欢运动的品位人士的首选品牌。Paul & Shark独特创新的设计、高科技面料和典型的罐包装一如那游弋于海浪中的鲨鱼标志标新立异。
电话:18921928308
邮 箱:978313@qq.com
地 址: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团结东路8号